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北京王府学校 编辑:佚名
她从小在新疆长大,就读于普通公立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将清华作为升学目标。
因父母工作原因不得不迁居北京的她,在高一时转入王府,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求学之路。
一直在公立学校顺风顺水的学霸,忽然放弃高考路径,走进陌生的城市和校园,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仅没有受到丝毫不适影响,还一路开挂,轻松收获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四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offer,同时被美英加十几所世界名牌院校争相录取,她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王府学子薛湘桥的升学奥秘。
生平次接触AP课程体系,截然不同的国际学校教学体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师生,即使学霸如薛湘桥,也倍感压力。
那时的她一度想逃避。
后来,她试着跟随老师的节奏,踏入走班上课模式,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每日坚持晨读、背单词、听课、做项目……
系统的学习机制让她进入了有序的轨道,也冲淡了不少焦虑。
在次校内考试时,比其他同学晚入学一个月的薛湘桥凭借努力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熟悉的自信逐渐回归。
薛湘桥从小就喜欢弹钢琴,6年级时就已达到钢琴9级水平,才艺突出的她在重视个性发展的校园更是找到了施展的空间。
社团招新、社团嘉年华、总结表彰大会……很多舞台上都能看到薛湘桥弹钢琴的身影。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广泛参与社团和校园活动,还在活动中建立了宝贵的友谊,归属感与日俱增。“我参加了USAD社、逐星社,同时也是批判性思维社的一员,我在这里认识了两个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一直形影不离。就这样,曾经的学霸女孩,走出公立学校的舒适区,在新的跑道上如鱼得水。
不同于公立学校的应试模式,在这里更注重对学生个性的挖掘和特色能力的提升。
薛湘桥的班主任老师、同时亦是她的年级主任侯老师评价:
“薛湘桥非常聪明,自学能力很强,喜欢挑战,是一个极其自律,且是一个对自我认知和自我预期都非常高的孩子。”
起初阶段,薛湘桥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明确,成就感和自我驱动力完全没有得到满足,一度很焦虑,且患得患失。
作为班主任的侯老师敏锐察觉到学生这一状态,就及时地鼓励和推动她领导力的发挥,支持她策划学期末的总结表彰大会、参与社团联合会管理活动。
在策划总结表彰大会时,从会前的流程策划、设计分工、规划路线、方案撰写,到现场执行、会后收尾,湘桥参与周密安排每一个细节,这也是她次参与筹备如此大型的活动。
“前期策划时我们考虑了无数细节,但在主持现场中控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突发状况和漏洞,所以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这次组织活动收获的经验,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相信可以做的更好。”薛湘桥说。
看到湘桥在活动历练中越挫越勇的侯老师十分欣慰,为了让她突破自我,继续激发潜力,就乘势鼓励她去争取社团联合会主席的竞选。
参与竞选前,湘桥并不觉得自己具备什么领导力,对在那么多师生面前演讲也感到很担忧,但还是在老师的推动和信任下,决定“豁出去一把”。
“上台演讲前我特别紧张,手心里都是汗,就不停的告诉自己什么都不要想,结果上去了反而不那么紧张了。因为准备充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同,我忽然发现我还是挺喜欢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那种交流的感觉很不错,我很庆幸当时迈出了这一步。”
只想“豁出去一把”的薛湘桥成功抓住了这次机会,以较高的投票优势,获得了社团联副主席的竞选,她的领导力发掘生涯也由此拉开帷幕。
薛湘桥由于具备较强的才艺特色优势,被同学们推选为钢琴社社长,并在后续的读书生涯中,多次参与学科竞赛,以出色的学习表现和领导力,先后获得校级学习之星和优秀学生奖。
“湘桥需要舞台,需要指引,我知道她有很大的潜力。”侯老师说。
王府学校的校园生活是精彩丰富的,已经融入校园的薛湘桥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去琴房练琴、可以在大型活动中登台弹奏,可以参加喜欢的社团。
在老师的介绍下,她还有机会接触社会,多次参加公益活动,这也让湘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木兰社区的志愿者服务中,湘桥和同学们为常年在外务工的家庭组织亲子游园会。
她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做讲解员,看到小朋友们能在活动中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欢聚时光,共情力强烈的她感到由衷欣慰。
在学校组织的ASDAN线上支教活动中,湘桥为来自海南山区的孩子进行线上授课。
她会自己制作英语课件,准备充分,根据授课需要,在主讲和助教角色间随时转换。
在讲课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孩子尽管内向腼腆、家庭拮据,但无不积极主动,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对学习知识充满了热情。
“在深夜会有小朋友问我英语作业题,也会有家长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我想,我应该多做点什么去帮助他们,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需要帮助的群体。”
面对这群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薛湘桥仿佛能够看到了明媚精彩的未来,同时她也不时陷入沉思——为何不同地区孩子的命运会如此不同?
教育资源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随之而来的思考,在薛湘桥头脑深处扎根,也刺痛着她的神经。
公益活动中看到的社会现象、异地求学过程中感受到的地域差别、自小在新疆长大感受到的民族文化差异……这一系列的种种,逐渐让薛湘桥对社会学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得益于校园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平时经常在课堂中做调研项目、有着基础学术研究能力的薛湘桥并没有停滞在兴趣和观察层面,而是决定做些什么。
“我觉得新疆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得很好,我从小跟少数民族的同学一起上学、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大家在融合发展中交流不同的文化,这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原动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点。”
于是,新疆走出来的姑娘从大家对新疆融合发展问题的看法入手,利用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设计调查问卷、规划样本、确定统计方法,开展独立研究。
她向身边15岁到60岁的师生及亲朋好友广泛发起调研,最后共收集到了185人的有效问卷。经过数据分析、建立数理模型、交叉对比等一系列步骤,湘桥初步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经过这次研究,我对新疆融合发展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也发现了自己在研究上的不足,那就是问题设计的角度过于宏观,如果深入挖掘的话,可以对问题再进行细分,相信可以得到更多具体且有意思的答案。”
通过这次实打实的社会研究,有了实际感触的薛湘桥更喜欢社会学了,她的思路也由此打开,从民族问题研究,到放眼多民族、多国家文化间的社会融合,更广阔多边的世界激励着她跃跃欲试,吸引她向更深层次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迈进。
回首三年的成长,薛湘桥不胜感慨,她坦言在次踏入王府校园的时刻,从未想到自己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成长和蜕变是王府带给我最珍贵的礼物。在王府,我变得自信、变得自律、变得包容、变得热情,收获了国际视野,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师生情。”
悉数三年成长的点点滴滴,湘桥深切体会到有一群时刻关心她、关注她的良师的及时指引,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我的微观经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学有余力时会给我讲解很多进阶的经济知识;
我的AP心理学老师是我最喜欢的外教,她上课特别有趣,激发了我学习心理的兴趣;
在AP英语语言与写作课堂上,我的老师会抛出“龙虾是否适合生吃”这样好玩的问题,让我们在讨论中轻松学习和表达英语;
我最最爱的升学指导老师一直陪伴我们高三学生修改文书,甚至凌晨都时常在线为我们解答问题,我们的关系逐渐从陌生到熟悉,也从老师变成朋友;
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年级主任,在百忙之中也依然为我们的申请尽心尽力,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进展并提供一切资源帮助我们;
……
每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都很大,我感觉这些老师就像是我的定心剂,只要她们一出现,我就会觉得心里很踏实。
相较于收获加州伯克利offer的喜悦和十几所英美加名校争相录取带来的冲击,薛湘桥更加看重这三年在良师们的引导下,日拱一卒而获得的点滴成长和今天这个不一样的自己。
薛湘桥评价自己的高中生活,就是不断找到自己,从而突破自己的过程。
“走完这一程,我感觉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从一开始的焦虑到后来慢慢淡然的过程告诉我,这一阶段是有意义的,是精彩的,也是有趣的。”
从新疆到北京,从备战高考到接触国际课程,从目标清华到问鼎世界名校,薛湘桥的成长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不同成长背景、学历背景的孩子,或许在初入王府时都会有些许的不适应,甚至怀疑和担忧,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成长案例告诉我们:
在文化多元、良师助力、专注个性培养、教学机制灵活和全满贯课程等一整套成熟体系的厚重栽培下,足够为每一个心存梦想的孩子,铺就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
Xue Xiangqiao grew up in Xin Jiang and has been a straight-A student at a local public school dreaming of studying at Tsinghua University one day. However, her life began to unfold differently as her family moved to Beijing and she transferred to BRS in Grade 10.
Recalling the days when she first arrived at BRS, as a young girl that had been taught in a public school in Xin Jiang to switching to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different textbooks, and experiencing a strang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having to adapt quickly while not falling behind in her learning, all while at a very tender age, Xiangqiao was experiencing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in her young life.
At that time, her homeroom teacher was constantly reaching out to her, helping her to adapt and quickly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through engaging in various campus activities. Xiangqiao campaigned for the vice-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club association; served as a planner of a semester-end summary and commendation event; lastly, studied piano from an early age and thrived outside the academic arena.
Xiangqiao’s academic interests in sociology originated from her own background and was further inspired and became a lifelong pursuit through her engagement in man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t BRS. Encouraged by her teachers, through time spent working together, and university counsellors, Xiangqiao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Xin Jiang’s social integration, utilizing what she learned from the class, including a set of scientific approaches—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data collection,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to develop her mindset for sociology and delve deeply into the core of the ethnical issue, and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multi-ethnic and multi-national intercultural integration.
Xue Xiangqiao has been accepted into the sociology program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ranked 4th in the 2022 U.S. News ranking. She told us that the most valuable asset she gained in her life at BRS is confidence, self-discipline, inclusiveness, enthusiasm,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We wish you greater success in your future endeavours. Good luck, Xiang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