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郎玛沁歌:即将前往韦尔斯利学院,勇敢地思考、写作、发声

来源: 北京市鼎石学校      编辑:佚名

“我往窗外望去,召唤着未来。”

像是得到了某种印证,郎玛沁歌低调地站在人群中,聆听着来自百年前独立女性的声音。

108年前,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外交家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就读。

98年前,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冰心走进韦尔斯利学院的校园。

如今,18岁的郎玛沁歌也即将前往韦尔斯利学院,继续“勇敢地去思考、写作、发声。”

当历史隧道中沉淀下来的力量,得到了现代的回应,那些曾经闪烁着火光的思想开始复活。

韦尔斯利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女子文理学院,位列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学院”之首。在2018年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中排名第3,仅次于威廉姆斯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韦尔斯利学院致力于培养改变世界的优秀女性,除了宋美龄和冰心,美国前夫人希拉里、美国历史上位女性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也毕业于此。在郎玛沁歌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新时代女性所具备的珍贵特质和深沉力量。

她坚韧真诚、充满善意;她有思想有观点,不随波逐流;她沉静温和,却蕴藏着巨大的内在能量。“伟大的灵魂雌雄同体”,郎玛沁歌撕去贴在女性身上的刻板标签,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女性可以勇敢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郎玛沁歌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安静的人拥有最掷地有声的思想(Quiet people have the loudest minds.)她是一个倾听者,也是一个勇敢的发声者。

100年前,宋美龄和冰心或许料到,未来的某一天,一个女孩将带着她们的力量,“去成为最美好的自己,温柔而坚定。”

2021年5月28日晚上7点,在鼎石表演艺术中心,「文学剧场」季季终庆典暨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文学剧场」季5位评委老师、5位颁奖嘉宾和200多位「文学剧场」成员的共同见证下,郎玛沁歌获得了「文学剧场」季个人。颁奖词这样写道:

在一整季的活动中,伍尔芙 · 院舍的郎玛沁歌同学用她深入的思考、细致的分析和从容的表达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她是《小王子》和《傲慢与偏见》两期讲述活动的「个人」,也是本季「文学剧场」个人积分的冠军。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喜爱文学、浸润在文学世界中的青年的坚定和温柔。

对文学的喜爱,从郎玛沁歌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从缠着妈妈讲听不够的睡前故事,到长大一点,走到哪里她都会带着一本书。在独自学习钢琴的时间里,文学也曾带给她巨大的慰藉。但是,郎玛沁歌说,来鼎石以后,她才真正体会到文学的意义。

在8年级中文课“我从何处来”的寻根单元里,冯琼琼老师让每个人通过采访家族三代人拍摄一部寻根纪录片,在追溯、思考、共情中完成家族身份认同。郎玛沁歌到现在还记得她当时的兴奋。这种学习方式让她意识到文学包含着多种形式,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那一年春节,在位于河南周口的老家,郎玛沁歌次学会使用摄像机,次学会剪辑,次通过镜头了解到姥姥姥爷的相识相知,又追溯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太太姥爷的童年往事。在纪录片的开头,郎玛沁歌写下了这样的旁白:

“人类虽然无法解释生命的产生,但是我们从未停止过对于过去的追问,对于历史的探究。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就必须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才能够真正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

通过了解跨度100多年的家族发展变迁历史,通过三代人的动情叙述,我们看到了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也看到了这个在苦难中艰难生长起来的家族,如今枝繁叶茂,温情四溢。纪录片的结尾,郎玛沁歌这样总结道:

“祖辈们遗留下来一脉同气的兄弟姐妹之情,骨肉相连的亲人之情,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根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一代代地传了下来。不管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在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这是生命的秘境,是一个家族,无论兴衰,在经历时间长河的冲刷下留下最本质的纯粹。”

直到现在,郎玛沁歌的寻根纪录片还会作为范本在每届8年级学生课堂上播放。“无论是纪录片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视频语言、富有创意的拍摄手法,还是内容的深度,郎玛沁歌都做得非常出色。在记录片中,郎玛沁歌从家族充满磨难和挑战的经历中领略到一种豁达。8年级的学生就能抓到这种内核,十分难得。”中文教师冯琼琼老师说道。

5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那年,郎玛沁歌在全国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进录取率仅为10%左右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除了异于常人的努力,还有不可或缺的音乐天赋。爸爸希望她将来成为一位钢琴家,11岁的郎玛沁歌于是也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位钢琴家。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日子,是一段与钢琴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日子。除了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吃饭、练琴几乎成了郎玛沁歌生活的全部。她也曾在很多钢琴赛事中获奖:北京钢琴音乐节专业少年组一等奖;珠江·恺撒堡国际钢琴比赛专业一组二等奖;“喝彩国际音乐学院之星”比赛一等奖……

但练琴意味着独处,意味着,窗外很近,又像是另一个无法触及的世界。在被钢琴占据的日子里,她只能把那个尚未被发掘、准备冒头的自我又一点点缩回到角落里。

“音乐的世界很美好,但我和钢琴的联结太牢固了,我像被困在了黑白琴键里,没有办法去自由地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郎玛沁歌次感受到了孤独,她说,那是种与世隔绝的感觉。除了旋律和音符,郎玛沁歌还想去探寻历史、政治、文学、艺术……

尽管11岁那年,为了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郎玛沁歌每天练习六七个小时的钢琴;尽管,她已经成功站到了通往钢琴家的独木桥上——这也是爸爸对她的期许。但郎玛沁歌内心出现了另一个声音: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做决定。13岁那年,郎玛沁歌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坚定地从这个通往中国音乐最高学府的地方转到鼎石。

事实证明,郎玛沁歌在诸多领域的探索,不但没有动摇音乐在她心中的位置,而且她还用自己所学帮助自己更好地诠释、理解音乐。

郎玛沁歌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她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她不想把钢琴作为文化课学不好的借口,也不想因为同时在两个学校上课而被老师特殊对待。

于是她和自己死磕。“我喜欢刨根问底,不喜欢当天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探索、问老师、问同学, 总之,我一定要明白这道难题的解决方法。”

“郎玛沁歌是一个对外界非常敏感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说一遍的知识点,在有些学生还不在意的时候,郎玛沁歌已经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第二次说起,郎玛沁歌就已经学以致用了,第三次,她就能使用的非常纯熟了。”杜静卉老师说。

在很多同学和老师眼中,郎玛沁歌可以申请到名气更大的学校。但郎玛沁歌说,自己不喜欢任何标签化的东西,不想让学校的名字、外界的评价和从事的职业来定义自己。

“我希望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大家期待中的自己。我申请韦尔斯利学院,是因为这里丰富的教授资源、自由的探索空间更适合自己。而且,在这里,性别不会成为阻碍你任何想法和行动的因素。”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这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00年前为了让所有人成为自己的宣言。在郎玛沁歌18岁生日那天,鼎石「文学剧场」主讲人刘媛老师将这句话作为生日祝福送给了她,因为郎玛沁歌超越了性别对个体的限制,敢于去追寻最真实的自己。

“行动起来,而不是去做见证人。去写作,去想象,去梦想,去生活。深入地、彻底地、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这一场人生的激流中去。”刘媛老师为郎玛沁歌的毕业祝福,我们也希望送给每一个毕业生:“让你的语言、创作和思索对现实和他人产生影响,去激发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为创造更美好和光明的世界做好准备。

也许,人的生命或许有千百种模样,但对于你而言只有一种的模样,那就是——成为自己。因为,你——已经是这个世界可以获得的,最美好的礼物。”

上一篇: 鼎石理科“学霸”:改变未来的青年力量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新闻 更多 >